漫谈土家“桃花源”方言韵 | 容美土司

  本文原定名为《土家族诗歌方言韵--以李焕春之竹枝词为例》,意在讨论李焕春之竹枝词中方言韵的使用情况,以此来窥探土家诗歌群体诗歌创作的用韵。
  但随着研究的一步步展开,我们发现选为示例的竹枝词(邻封贸得鲁风鞋)虽然不符合平水韵的用韵,但考虑到邻韵通压,竹枝词较为宽松的格律要求,以及诗人所处的年代,该诗作依旧可以归于官韵的范围之内,不能很好的说明诗作以土家方言入韵。但编者依旧认为,该诗的读音与所处年代相远,而与土家方言暗合,这一现象的出现仍有研究价值。所以借此作为思维发散的起点,探讨处于“古桃源”这一特殊文化环境,同时又处于诞生过离骚,诗经部分篇章的文化沉积带的容美土司,其方言用韵的独特价值。
  土家族的百工技艺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其实并不发达,史料记载,“绸缎靴鞋,则必购自他县”。但有一类鞋的制作工艺土家族是十分娴熟的,那就是土家布鞋。土家妇女“勤劬鞋,多自制,通体以布为之,轻利便捷,家人穿履外,更有制以鬻卖者”。“轻利便捷”,道出了土家布鞋的特点;“以鬻卖”,说明当时人们对于这一工艺的认可。关于布鞋,李焕春写下了一首竹枝词“邻封贸得鲁风鞋,久辱泥涂坏亦该。最爱妻儿花样好,踏青新上步天街。”
  李焕春曾任长乐县(经湖北省五峰县土家族自治县)县令,生活在年代处于清朝咸丰年间。清朝科举的官方韵书是《佩文诗韵》,而《佩文诗韵》是在《平水韵》的基础上编撰的,做了增添,但其韵部和字的归属上两者基本保持一致,我们可以由此窥探清朝诗歌创作的用韵参考。从官方韵书的角度来看,这首词的主要韵字,“斜”、“街”同属九佳韵,“该”属十灰韵,本不压韵,但九佳和十灰韵韵部相邻,可算为邻韵通押。
  虽然,在诗歌创作的技法上,这首诗是押韵的,但是今天读来音律显得非常跳跃,并且我们可以知道在清朝诗人所处年代同样如此。鞋之“xie”的读音,在明代就已形成,到了清代的官话中,鞋便是“xie”音。而“街”字争论较多,有一说为,清朝中期以后,由于山西商人对北京语言的影响使得读音渐渐由“gai”变为了“jie”,也就是说这首诗歌创作,用官话来念,已经失去了其作为民歌朗朗上口,音律动听的特点。
  尽管我们依旧可以用后世写诗虽读音变化,但是押韵依旧按照韵书来解释,但是通过观照诗人其他作品,可以发现诗人的韵律是比较严谨的,结合内容,此处似乎没有为“古”的必要,又竹枝词本来具有民歌属性,可以用方言韵来压韵。所以,编者更倾向于如此来安排韵字是有用方言来作为参考的,结合题材,这一参考便是土家方言。时至今日土家方言保留着鞋之“hai”音,街之“gai”音。
  竹枝词是原属巴渝文化的民歌,后由刘禹锡的改造,成为了文学作品中的新词。而有史学家考证,容美土家族正是巴人的后裔,巴渝文化就是容美土家族的传统文化。田九龄《早朝效唐人体》:“既看远近梯航至,愿效巴渝颂白环。”正是体现。我们可以想象,李焕春的这首竹枝词是以土家方言来念出,原脱胎于巴渝文化的竹枝词此刻又在土家方言中展现出活力,使其质朴韵律美的民歌属性回归。
  “楚地之容美,在万山中,阻绝入境,即古桃源也。”(《鹤峰县志·道光本·卷十四》)这样独特的文化环境,使得容美土司保留着一份“上古之风”,如容美土司这样的少数民族诗人群体所用的方言韵,不应一味地将其与“中原正统”相较,因其文化传入时间等因素,这样的比较所带来的意义甚微。而是更应该观察其方言韵韵的使用情况,如同离骚中楚地方言一样,探寻这一大框架下有规律可行的文化特色。为同样在这一文化沉积带诞生的文学作品提供独特的研究材料。

文章导航
  • 《田氏一家言·跋》原文「繁简注解版」| 容美土司
  • 下一篇《田氏一家言·跋》原文「繁简注解版」| 容美土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