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目录工作Work

TEO
 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,TEMPLUM刚刚花费精力完成了对存储系统的优化,立马就做出了迁址的决定,这意味着新一轮的推倒重来。
  这个决定是为了TEMPLUM得到更加合理的发展,但所带来的未知使人本能的产生恐惧。我因此在这一期间变得非常的焦虑,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错误决策,闭站时间来到了9天,直到最近才完成网站重新上线和媒体的换源。
  再一次的走出来,意识到一份过分的保守,并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,书此之的,是希望能引以为戒。TEMPLUM不应该是保守的,她应该永远有一部分处于尝试中。
TEO
  近些时候我们完成了全站技术升级所带来的媒体第3次换源。在这次换源中,我们终于能够启用了光年存储系统(LY-STORAGE),无论是今后的图片视频媒体的质量还是网站访问速度,都会在新存储系统的支持下,得到了质的飞跃,Essay也因此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出色的体验。
TEO
  今天修稿一直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,随着稿件的结束,为期十几天的紧张工作节奏开始告一段落。对于 TEMPLUM 可预见的未来,我们已做出诸多规划,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,便是着手建立一套完整的 SPO「标准化作业流程」,在资源更为集中后,尝试建立内部的白皮书。在做出相关决策时,我总会写一些分析小报告,来确定其方向的正确性:
  诚然白皮书非常繁琐,但如果我们不尽早总结并制定内部的SPO进而推进至技术白皮书,那么我们之前在基础建设浪费的时间在未来依旧会被浪费掉,时间成本不会因为基础建设阶段的结束而有任何的削减。这会严重滞后我们在下一阶段的发展。或者换种说法,如果没有SPO或技术白皮书,我们永远无法跳脱基础建设阶段,我们永远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放在基础建设上。白皮书或SPO是体系成熟的标志,也是我们迈入下一阶段的保障。
  如上,我认为SPO和数据储存方案一样,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件事。
  (最近我注意到了关于Essay中,帖子段首缩进的规范性问题,因为网站有部分是偏向文学,所以刚开始是按照文章的规范来做,保持两位空格。但是在移动端的阅读中,我发现两位空格在移动屏幕的尺寸之下,排版效果不佳,于是采用了保持缩进,减小空格的方案,有的放弃缩进。但是在今天,我偶然间发现,两位空格在电脑端的表现效果是佳的,更适合阅读。这个问题体现出规范化的重要性,我相信在不久后我们会优化掉这个问题,保持用户体验的一致性。)
  
TEO
  在一月份总结更新Record时,我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,内容板块的更新「即上线93rd Street」,是否值得写在Record中,最终说服我的念头是这样的:
  在2024年临末的一段时间里,我们就开始慢慢强调开展内容构建的时机已经成熟,2025年也确定以内容为发展的总方向。随着时间的推进,我们的基础渐渐完善,那么在接下来的发展历程中,我们不会永远有那么多的基础建设,基础是我们起步所不可避免的,但是当完成后,每个成熟的体系都一样,内容才是我们体现价值的地方,2025年以及未来,内容必然会占据主位,这才是Record的发展趋势。
  关于93rd Street,灵感来自于The Grand Tour「伟大的旅程」的Conversatin Street环节,国内的一些熟肉将它翻译为侃山街,我认为这足够的信达雅,传达出一种幽默风趣,放松的氛围,和这个环节的风格很贴。2024年,TGT最后一集播出,节目彻底画上句号。我很喜欢这个节目,从三溅客的Top Gear「最高档」开始。我想,以Street来命名环节,是因为节目的汽车文化,鼹鼠可以非常优雅说出“让我们驶入侃山街”。而我们最终确定以Street来命名内容板块,同样是想该板块可以幽默风趣地带来一些新的内容更新。这么一个板块的出现,弥补了内容板块功能的空缺,解决Works呆板,Essay长文章又阅读体验不佳的问题。
  在2025年新的开始,我们已经做出了很多关于内容上的优化,比如更新了About的页面,采用了一种新的风格,去掉了原有的沉闷。有了一个关于中国传统色的创意,就像这篇随笔的展开键,便是用到了洛神珠,即绛珠草果实的颜色。总之,产出更高质量的内容是我们永远的目标。Life's shit, but I'm loving i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