丸尾常喜之《鲁迅传》:走进鲁迅先生的入门书

  丸尾常喜,日本鲁迅研究学者,被誉为日本战后鲁迅研究的集大成者,因此有丸尾鲁迅之称。在2021年,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,其编撰的《明暗之间:鲁迅传》中文版正式出版。
  这本书吸引我的第一点是关于它的配色,靛蓝色加上明橙色的色彩搭配十分具有视觉冲击性,很具特色。美中不足的是在去掉书皮后,书的本体依旧采用同样的色彩搭配,但是没有其他任何设计衬托,单单的书名,表现出过于的“版正”,稍显突兀。
  同样吸睛的还有封面设计和藏书卡中融入的木刻元素。木刻艺术与鲁迅可以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鲁迅先生,引入,推广和扶持木刻艺术,对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。
  鲁迅对木刻的喜爱源于一种力量感,如果非得挑另一种艺术形式来表现鲁迅思想的话,那么一定就是木刻。《明暗之间:鲁迅传》这本书封面和藏书卡的木刻元素,分别加入了野草,近于呐喊拓荒者的意象,与鲁迅的作品,以及他对人民思想的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相呼应,很有张力,作为纪念之作,可谓诚意满满。
  我一直觉得,一本书的装订也是整本书非常重要的因素。因为装订所运用的艺术是作者思想的另一种表达,好的装订设计能让读者第一时间窥见整本书的基调,从而使读者走进作品,喜欢与否的前提是先走近它。
  当读者走进作品之后,又因为装订与作者作品精神暗相契合,文学的作品的表现力得以进一步丰富。这是进入电子阅读时代,纸媒阅读所带来的一种不可替代的感受,阅读所带来的体验从来都应该是多层次的。当然这是说好的装订,糟糕的装订则适得其反了。
  在被外观吸引之后,将《明暗之间:鲁迅传》掂在手里,这本书是非常轻巧,较薄的一本。翻开目录,时间跨度从鲁迅出生一直到鲁迅去世。小的容量里面塞了这么多的阶段,势必阅读起来会让人有一种“浅尝辄止”的感觉。所记叙的别的地方也都能看见,再深,就没有了。对于编者这类非常喜爱鲁迅,想要找一些轶事,不同视角的人来讲,显得有点“不够吃”。整本书的内容更倾向鲁迅所处的不同时代,由大的层面落脚,重在表现鲁迅在不同困境下的突围。
  书籍的阅读往往不同的顺序会有不同的效果。比如先读余华的《活着》,再读《许三观卖血记》,就会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。这是单一原作所不具备,或者说,不能如此突出表现的。
  而《明暗之间:鲁迅传》这本书,就比较适合放在走进鲁迅先生作品的前面,作为了解鲁迅先生的入门书。较为完整粗略的观照其一生。
  鲁迅先生因时代最终选择了以杂文投入战斗,不同的选择都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,看完这本入门书之后,我想关于鲁迅先生的一些文章,就没有那么难以理解了。
  另外,印象深刻的是,在这本书的背后印有的一句话:“观照鲁迅,是为观照我们生而为人的困境与突围。”这句话在我放下这本书的很久之后,还刻在我的脑海里,它简洁深刻地点明了关于鲁迅研究的真正价值,以及我们个人阅读鲁迅作品的意义。
  作为了解鲁迅的另外补充,这本书能给我们的并不多,前几页的照片,鲁迅先生在日留学过的优势。但是作为一本入门书,这本书类似于王力有参与的大师小书,以研究者的身份,用明白晓畅的语言,介绍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种种斗争,点明了学习鲁迅的意义,是绝对远超及格线的作品。

文章导航
  • 初窥《田氏一家言·跋》中的诗学主张及形成因素 | 容美土司
  • 2024年度总结:适冠之年
  • 上一篇初窥《田氏一家言·跋》中的诗学主张及形成因素 | 容美土司
  • 下一篇2024年度总结:适冠之年